
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家庭助老用品的需求也在相應增加,給這種非醫療用的保健用品市場發展預留出巨大的商業空間。
截至2014年底,我國老年人口已達2.12億人。其中空巢和失獨老人約1億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3500萬人。前者需要老人玩具以充實生活、防止腦萎縮,后者需要依靠輔助器具使失能、半失能老人減少對家人的依賴,恢復做人的尊嚴。
研究表明,我國老年人積極參與會銷,參與旅游、跳廣場舞等等群體性活動,是他們害怕被社會遺忘的強烈意愿使然。老年人同樣有自尊和夢想。即便是借助各種儀器設備也能像健全人那樣生活,不給周圍的人添麻煩。這就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的夢想。他們渴望在社會中能平等的做人。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家用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達176.6億元,年增速超過30%, 2015年估算可將達到420億元。我國目前的家庭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家用治療儀、家用檢測器械、家庭保健器械、家用護理康復器具等四大類。但是,目前世界發達國家擁有2萬余類用于助老的輔助器具,而在中國這個老年人和殘疾人人口最多的國家,輔助器具僅700余類。而高科技產品、無障礙設備、生活自助類產品、家居環境改造、文體娛樂等方面產品基本處于空白。我國的保障體制和老年用品產業發展支撐滯后,欠賬太多。
日本是世界上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在日本,經常能在大街上看到自己操控電動輪椅的老年人或半失能的老人,在他們的眼神里看不到落寞,他們真正融入了社會。日常生活中,那些雙手不靈便的老人和半失能的老人,有便于他們把握的樂餐勺、固定輔助帶、彎柄勺,筷子上有彈簧鋼,可以幫助握力不足的老人和半失能老人輕松夾起食物,有配以裝了握柄的茶杯,餐盤護圍或者方便的開罐器,拾物器……老人們可以借助助老用品獨立的進行與正常人一樣的相關活動,可以擺脫依賴家人的內心的愧疚和不安,保住了自己的尊嚴。日本有數以萬計的針對老年人和半失能老人使用生活輔助用品、康復器械和護理用品。這些助老用品已經成為提高老年人和半失能老人生活能力、實現生活自理和參與社會活動的最重要工具和手段。
中國是一個崇尚尊老愛幼等孝心文化的文明古國,但涉足助老、助殘用品的企業和產品卻鳳毛麟角。
我國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421家庭”模式開始呈現出主流傾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間層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在照顧家庭中的老年人上存在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現象。而作為老年人,也不想成為子女的累贅。因此,能夠部分代替照護家庭老年人的事務;易于老年人操作的既方便自己的生活,也能減輕子女照護負擔的助老用品、輔助器具,有著巨大的消費需求。目前我國助老助殘用品市場還處在成長初期,助老用品也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和概念。結合市場現狀和調研分析,我認為助老助殘用品應該是指供因年老機體發生退行性變化而造成失能或半失能者所使用的,能夠補償、減輕或抵消因身體殘障造成的各種不便。具有輔助老年人增強生活自理能力,減輕護理者勞動強度作用的產品和器械。
如今,我國的助老用品市場正在像幾年前不被重視的孕嬰市場一樣,正呈現出一片藍海。希望我國保健行業中有智慧的企業家們改變尋找“能治病的產品”的思維方式,成為最早涉足我國助老用品市場這片藍海的企業。我們不生產治療疾病的用品,我們能夠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成熟的工藝水平和豐富的產品結構,生產出能滿足中國老年人群的助老用品,并能被全世界老年人、半失能老人群體所接受。